铁氧体薄片压制成型时,需从原料准备、压制参数控制、模具设计、环境控制、缺陷预防及质量检测六个方面进行严格把控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一、原料准备与预处理
粒料选择:铁氧体粉料粒度需控制在100-350微米之间,粒度分布均匀,流动性好。粒料过细会导致内摩擦系数加大,影响成型密度;粒料过粗则会导致坯件表面粗糙。
粘合剂添加:根据工艺需求添加粘合剂(如聚乙烯醇水溶液),需严格控制粘合剂比例。粘合剂过多会导致坯件强度不足,粘合剂过少则会导致坯件易碎。
原料混合:将铁氧体粉料、粘合剂、润滑剂等按比例混合均匀,避免局部成分偏差。混合不均匀会导致坯件密度不均,影响烧结性能。
二、压制参数控制
成型压力:
一般干压成型压力控制在0.7×10⁵-1.3×10⁵帕斯卡(Pa)之间。压力过大会导致坯件分层、开裂;压力过小则会导致坯件密度不足。
对于细长坯件,需采用双向加压或二次压制方式,以提高成型密度均匀性。
压制速度:
压制速度过快会导致坯件承受过大的冲击负荷而开裂;压制速度过慢则会降低生产效率。
一般压制速度控制在20-30毫米/秒(mm/s)为宜。
加压时间:
加压时间过短会导致粉料内空气来不及排出,形成“过压”现象,坯件在干燥和烧结过程中易开裂。
加压时间过长虽然有利于空气排出,但会降低生产效率。需根据粉料性质和坯件尺寸合理确定加压时间。
三、模具设计与使用
模具尺寸:根据产品形状和尺寸设计模具,确保坯件径向尺寸符合要求。模具尺寸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坯件尺寸偏差。
模具材质:模具工作面需具有足够的硬度和光洁度,以减少摩擦和磨损。模具材质不佳会导致坯件表面粗糙、密度不均。
模具更换:及时更换磨损的模具,避免因模具磨损导致坯件尺寸偏差和密度不均。
四、环境控制
温度控制:压制过程中需控制环境温度,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粉料结块或粘合剂失效。
湿度控制:控制环境湿度,避免因湿度过大导致粉料吸湿结块或坯件开裂。
五、缺陷预防与处理
喷料现象:
喷料会导致坯件厚度、质量等达不到要求。预防措施包括控制注料压力、清理模具、更换滤布等。
出现喷料时,需及时清理模具和注料口,调整注料参数。
跑浆现象:
跑浆会导致坯件端面出现眼睫毛般的裂纹。预防措施包括降低料浆含水率、调整成型速度、控制注料口高度等。
出现跑浆时,需及时清理模具和坯件表面,调整烧结工艺参数。
低 密度生坯现象:
低 密度生坯会导致坯件强度不足、易碎。预防措施包括检查液压系统、加大注料压力、清理排水通道等。
出现低 密度生坯时,需及时调整压制参数和模具状态。
六、质量检测与反馈
外观检测:对坯件外观进行全检,检查是否有裂纹、缺角、分层等缺陷。
尺寸检测:定期检测坯件尺寸,确保符合产品要求。
密度检测:通过测量坯件重量和尺寸估算成型密度,确保密度均匀且符合要求。